网站导航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
来源: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3-10-26 17:20:39   点击次数:31

  《济南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为加强全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处置较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山东省应急保障条例》等有关法律和法规规定以及《山东省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20-2030年)》《山东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0-2030年)》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紧紧抓住强省会战略重大机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为目标,按照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理顺体制、明确职责、优化布局、提升能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和管理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构建政府、企业(商业)、社会、使用单位相衔接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有保证,有效应对较大突发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规划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善全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为加快打造“五个济南”,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提供有力应急保障。2025年,基本建成分级分类管理、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全市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和管理上的水准得到提升。2030年,建成分级分类储备、规模适度、品种齐全、布局合理、管理有序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增强防范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物资管理机制健全完善。进一步健全较大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管理机制,形成主管部门明确、职责分工明晰、管理职能完备、机制健全、灵敏高效、上下联动的应急物资管理体系。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科学完备。加快构建以政府实物储备为基础、企业(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为辅助、社会化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格局,重点加强生活保障类、医疗卫生类、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逐步形成品种丰富、规模合理、方式多样、布局完善、共享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满足应对较大突发事件需要。

  ——应急救援队伍装备持续改善。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器材配备,加快构建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互为支撑的装备保障机制,促进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能力明显提升、专业救援队伍不断壮大、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健康有序发展,有效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到202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Ⅰ类)应急物资储备达到保障2500人70天医疗救治的规模;突发医学紧急救援类(Ⅱ类)应急物资储备达到保障5000人15天紧急医学救援的规模;到2030年,以上物资分别达到保障4000人70天医疗救治和8000人21天紧急医学救援的规模。

  抢险救援类应急物资储备达到较大突发事件防范应对需要的规模。重点抢险救援类应急物资储备达到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防范应对需求规模。

  按队伍建设标准配备消防火灾、生产安全事故、防汛抗旱以及生物灾害事故等装备。

  形成应急保障物资2小时运输圈,基本建成保证重点、辐射周边的全灾种物资储备体系。多灾种救援装备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配备不低于10%。

  ——应急物资要素配置持续优化。建立应急物资采购、生产调配、紧急调拨等制度,在应急管理、产业高质量发展、资源调配、社会管理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作用,提高应急状态下的要素高效协同配置能力。

  依托现有5400平方米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改造扩建总面积不低于18000平方米的市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

  规划建设市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各区县依托现有医疗卫生物资储备库,规划建设区县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

  新(改、扩)建1个市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库,总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区县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库总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

  依托市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现有森林火灾储备库,储备不低于300人森林防灭火专业队员的防灭火装备需要,仓储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区县储备不低于150人森林防灭火专业队员防灭火装备需要,仓储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

  依托市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结合已建、新建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储备各类抢险救援、个人防护等物资。

  依托市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结合已建、新建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储备各类抢险救援、个人防护等物资。

  依托市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结合已建、新建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及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储备各类抢险救援、个人防护等物资。

  消防火灾、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事件、生物灾害、公共交通枢纽瘫痪、大规模停电、城市高层建筑倒塌、网络瘫痪、群体性聚集等所需应急物资,由各级各职能部门依据需求利用原有仓储设施或租赁等方式储备。

  1.加强应急物资统筹协调。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协调配合机制,整合优化分散在市有关部门(单位)的应急物资管理职能,加快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统分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保障体制。建立应急物资监督评估和动态监测制度,探索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效能评估制度。各区县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并指导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建立相应储备管理制度。

  2.实行分级分类储备。建立以市级储备为依托、区县级储备为基础、省级储备为支持、周边地区储备为支援的全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各级各部门落实分级分类储备责任,结合历年突发事件发生频次及影响范围、群众生活习惯、民族习俗、灾害特点等,兼顾跨区域、跨部门增援需要,分别确定应急物资储备重点。市级根据同时应对处置2个同类较大突发事件所需,主要储备需求量大、保障程度高、紧迫性强以及价值高、生产周期长或需要定制的应急物资。区县根据应对处置一般突发事件所需,储备符合区域突发事件特点的应急物资,并指导镇(街道)、社区(村)等基层单位做好基层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各行业部门(单位)按职责承担应急物资储备任务,科学确定应急物资储备品种、规模和方式。

  其他相关部门(单位)按职责承担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任务,并建立本部门(单位)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同级应急物资储备经费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构建涵盖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运输、调拨、配送、使用、回收全过程的责任链条。

  3.建立健全分级响应协同保障机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各级应首先动用本级应急物资储备。在本级储备难以保障时,可向上一级提出应急物资调用申请,调用申请应明确需要调用的应急物资种类、规格和数量及调运时间、地点等内容。市级各专项指挥部统筹全市应急物资的调配调用,建立协同保障机制。经市委、市政府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由市级相应指挥部向有关区县和市有关部门发出调拨指令,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调拨程序执行调拨指令,负责组织实施应急物资调运等工作,并及时报告应急物资调运情况。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可向省级申请调拨应急物资。

  4.建立持续改进完善机制。根据突发事件典型案例,通过情景推演、模拟演练、复盘实操等方式,对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进行环节检验、能力评估。结合部门需求和专家论证意见,定期对储备体系查漏补缺,确保应急物资储备能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并实现螺旋上升式改进,持续改进完善全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1.强化政府实物储备。发挥政府储备的民生保障主导作用,重点储备2大类4中类10小类生活保障应急物资,确保较大突发事件发生12小时内保障受灾人员得到初步救助,24小时内保障受灾人员得到基本生活救助。按国家相关标准,市级、区县级政府储备能够分别保障4—6万、0.5—0.7万人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的物资。自2021年起,逐年加大政府实物储备规模,到2023年年底,市、区县两级政府实物储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实现动态平衡。

  2.优化提升仓储设施建设布局。加强政府实物储备能力建设,依托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新(改、扩)建仓储面积不低于18000平方米的市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区县级可依托综合性物流中心、国有粮食储备库或产能企业仓库统筹建设综合应急物资仓库,仓储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

  帐篷(单帐篷、棉帐篷、功能性帐篷) 、移动房屋(组装、集装箱式、轨道式、轮式) 、折叠床、蚊帐、棉被、睡袋、火炉、桌椅等

  简易厕所(移动、固定)、垃圾箱(车、船)、洒水车、真空吸污车、垃圾袋、医用污物塑料袋、消毒液、洗洁用品、个人卫生用品等

  炊事车(轮式、轨式)、主副食半成品加工车、移动厨房、野外灶具、炊具、餐具等

  面粉、大米、小包装成品粮、方便食品(罐头、压缩食品、真空包装食品)、小包装成品油等

  3.加强企业(商业)和产能储备。对于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快速供应且难以长期储存的物资,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激励支持作用,实行企业(商业)储备。到2030年年底,企业(商业)储备能够保障6万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7天所需的物资,产能储备能够保障6万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13天所需的物资,主要储备矿泉水、肉食品、食盐、食糖、药品以及少量的成品粮、食用油等生存或生活必需品。各职能部门应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作为承储企业,每年年初组织对企业(商业)和产能储备合同进行修订完善。

  1.科学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均医用物资消耗上限,按照不少于1个月的用量,重点储备人员安全防护、紧急医疗救护等应急物资。建立完善市、区县两级政府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机制,科学确定各级卫生类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类、规模、方式和布局,加大重点应急物资采购储备,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2.提升专业仓储能力。规划建设市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卫生防疫、院前急救、药品疫苗等应急物资。各区县依托现有的医疗卫生物资储备库,规划建设区县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

  3.强化产能储备。立足我市产业实际,建立或储备必要的医疗卫生应急物资生产线,并动态优化调整。支持应急征用企业实施稳产、扩产、转产等技术改造,保障医疗卫生物资产能稳中有升。支持相关科研机构及企业研发药品、试剂、医疗器械,支持中医药有效治疗技术和药物研发,加快公共卫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

  电子测温仪、现场采样仪(器、箱)、生物样品运输箱、动物疫病监测仪器、生物快速侦检仪、红外监测仪、病原微生物检测车等

  颈托、躯肢体固定托架(气囊)、关节夹板、担架、隔离担架、急救车、直升机救生吊具(索具、网)等

  急救箱或背囊、除颤起搏器、输液泵、移动ICU、心肺复苏机、简易呼吸器、多人吸氧器、便携呼吸机、氧气机(瓶、袋)、高效轻便制氧设备、软体高压氧舱、手术床、麻醉机、监护仪、小型移动手术车、洗眼器、重伤员皮肤洗消装置、脱脂纱布及敷料、输液袋等

  抗生素、解热镇痛、麻醉、解毒、抗过敏、抗寄生虫等各类常用药,血浆,人用疫苗,抗毒血清等

  (四)加强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抢险救援类物资以政府实物储备和专业队伍能力储备为主要储备方式。企业(商业)储备重点面向具有使用率不高、市场供应充足、不具备政府储存条件等特点的抢险救援物资。产能储备重点面向具有急需程度低、生产周期短、能迅速投产或转产、需求量大且易损易耗或保质期短等特点的抢险救援物资。

  1.防汛抗旱。依托现有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仓库储备市级防汛抗旱抢险救援类物资。新(改、扩)建1处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的市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库,各区县建设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的区县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库。针对我市防汛抗洪抢险规律和特点,备足城市防汛物资储备。

  2.森林火灾。依托市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现有森林火灾应急物资储备库,新(改、扩)建符合国家标准的市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重点满足战时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应急森林防火物资的补给需要以及森林防火非专业队伍日常训练和战时火场清理必需的机具装备。

  泡沫消防车、干粉消防车、举高喷射消防车、消防水枪、移动式排烟机、灭火毯等

  3.危化品事故救援。依托市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结合现有和新建的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储备各类抢险救援、个人防护等物资。

  矿用风机、矿用风筒、井下轻型救灾钻机、大口径救生钻机、井下快速成套支护装备、井下快速密闭设备、矿用排水泵、井下防灭火设备、隔爆设备等

  1.环境事件。依托市生态环境局物资储备库。应急物资包括抽吸泵、排污泵、移动拦截工具、移动存储设施、吸附袋、活性炭、酸中和剂、碱中和剂、絮凝剂、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等。

  2.生物灾害。依托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库等现有物资仓储设施。应急物资包括安全管理部门允许储备的消毒、采样监测、扑杀、封锁、照明、通信等应急物资。

  3.公共交通枢纽瘫痪。由公安机关、交通运输部门依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公安机关负责储备抢险救灾需用的警用物资,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储备其他抢险救援物资。应急物资包括路上运输、应急动力、工程抢险救援装备器材、安全警示标志标识等。

  4.大面积停电。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电网抢修作业、现场照明、无线通信、应急动力等。

  5.网络瘫痪。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集群通信系统、天通电话、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移动指挥车、视频会议系统、应急通信车等。

  6.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公安机关负责警用物资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群众饮食、住宿帐篷、保暖衣物等。

  7.城市高层建筑倒塌。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生命搜救、现场警戒、破拆起重等类别。

  8.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检测车辆、快检装备等。

  (五)加强特殊稀缺类物资储备。特殊稀缺类物资对于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作用巨大且价值较高、市场稀缺,以政府实物储备和专业队伍储备为主,企业(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为补充。对于短期内急需的工程机械装备,尽可能通过社会化储备方式储备。实战化物资装备重点依托综合性救援队伍和市级各类专业救援队伍配备。

  (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专业队伍能力储备是应急救援类物资装备的重要储备方式。全市在现有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和防汛(涝)抗旱、森林防火等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上,依托大型企业救援队伍新建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按相关规定标准和实际需求配备相应物资装备。

  1.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装备器材。在重点风险聚集区,新(改、扩)建17处消防站,加强现有38个队伍建设,强化特殊装备器材配备,提高重大灾害综合救援能力。优化消防执勤布防体系,加强多种灾害处置装备器材配置,配备全地形卫星动中通指挥车、举高消防车、高风压排烟消防车、侦察(灭火)机器人等重要物资,提高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水平。

  2.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器材。加强我市现有2支特勤消防救援队伍装备配备,并指导大型企业在安全生产领域培育一批应急救援队伍,按照事故类型,配备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装备器材,适当增配救援车辆、侦测搜寻、应急排水、钻孔救援和个体防护等专业装备器材。

  3.防汛(涝)抗旱专业队伍装备器材。加强市级黄河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建设,依托现有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建立市级区域性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加强沿黄区县黄河防汛抗旱队伍能力建设,配备移动排水抢险车、潜水泵、大功率供排水装置等重要物资。加强市级现有防汛抗旱(水旱灾害防御)专业队伍建设,各区县要培育建设1支防汛抗旱(水旱灾害防御)专业力量,配备大流量移动泵站、管涌探测仪等重要装备器材。强化区县具有水旱灾害防御任务的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常备队伍建设,并配备足额装备器材。4.医疗卫生救援专业队伍装备器材。市级卫生健康部门依托医院、疾控中心、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建立紧急医学救援、传染病防控、心理救援等市级医疗卫生专业救援队伍,配备呼吸机、心电图机、急救车等重要物资。区县卫生健康部门建立区县级医疗急救、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队伍等。强化区县具有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常备队伍建设,并配备足额装备器材。

  5.森林火灾救援专业队伍装备器材。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的意见》(鲁政办字〔2019〕200号)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市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依托消防救援机构在森林防火重点区县和市本级组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应按标准配齐4大类48种装备,包括通讯指挥车、小型勘察无人机、高扬程大功率移动水泵等。森林专职消防员应按标准配齐2大类22种装备,包括阻燃救援服装、高性能隔热毯等。加大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重点区县、镇(街道)林业主管部门直管的森林防灭火专业和半专业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森林防灭火综合应急处置能力。

  6.航空救援队伍装备器材。依托我市低空医护应急商河中心项目,加快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培育壮大航空应急救援队伍,提升队伍专业化作战水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备勤救援直升机、无人机等重要装备器材,强化航空救援能力建设,加强航空应急救援队伍与消防、安全生产、防汛(涝)抗旱等救援力量的联培联训联演,提升综合应急救援水平。

  7.其他救援队伍装备器材。鼓励社会化救援队伍建设,依托现有企业、民间救援队等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加强专业救援队伍与社会化救援队伍培训演练工作,指导社会化救援队伍配备相关的应急物资装备,提高社会化队伍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全市各类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以及物资(装备)储备体系。

  1.建立应急采购调拨机制。分级分类评估应急物资需求,健全应急物资分级分类储备标准和目录,科学确定政府实物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专业队伍能力储备和社会化储备的比例及数量。各级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职能部门按需制定应急物资年度采购计划,规范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科学合理制定应急物资紧急筹措计划,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调拨机制,完善调拨程序,规范调拨流程,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部门互动、资源共享的应急物资调拨保障制度,提高社会救援力量参与积极性。

  2.建立集中存储轮换机制。各部门(单位)按照总量稳定、用旧储新、等量补充、动态轮换的原则,根据所储备物资特性因素和实际储备管理工作情况,健全分级负责、紧密衔接、科学高效的应急物资轮换管理制度,科学确定应急物资储存期限,结合洪涝、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危化品、矿山事故等特点,以及救援队伍装备配备需求,通过供应周转、调拨使用、市场销售、返厂轮换、代储轮换等模式,适时倒库更新,实现应急物资储备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发挥物资存储效能。

  3.建立保障联动机制。建立政府实物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专业队伍能力储备和社会化储备互联互通的应急物资保障联动机制。根据应对处置需求,依次动用实物、队伍、企业、产能等储备,以紧急采购、临时征用、社会捐赠等作为补充,形成稳定可靠的应急物资供应链。依托省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应急状态下紧急生产、紧急采购等紧急保障机制,规范完善应急物资紧急生产程序,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安排定点生产、强化能源要素保障,确保生产供应有序有力。积极地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军民合作。

  4.建立高效运输配送机制。依托各类交通设施,建立应急物资绿色优先通道和快速通行通关机制,加强市内路网事故抢险救援能力,提高应急物流配送效率。落实省高速公路应急物资和应急队伍运输免费通行制度。建立应急物资专业运输配送制度,补齐医药、冷链物流短板。借助社会力量,与大型物流企业深入合作,提高应急物资分发和配送能力,实现物资调运2小时市内全覆盖。

  5.建立应急物资社会化储备机制。对不宜由政府实物储备的易耗类、保质期短的物资和大型装备,统筹利用企业、个人仓储设施,采取签订协议储备合同、协议供货合同、委托代储等多种方式,依托有资质、有信誉的

  6.加快培育应急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高新技术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地方(专业)应急产业园区,鼓励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相结合,推动应急物资与装备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自主掌控,增强产业转换能力,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八)提升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依托省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应急物资信息资源库、应急物资管理系统、应急物资调配系统,构筑起“一库两系统”总体架构,统一实现机构、人员、设施、物资、装备的全方位数字化管理,涵盖应急物资信息采集、采购、储备、运输、调拨、配送、使用、回收全过程,为平时日常管理和灾时指挥调度提供信息化支撑,实现省、市、区县统一、相互连通的应急物资信息化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规划实施,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研究确定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有关重大政策、机制创新、重大事项、重大工程建设等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强化统筹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快速推进规划实施。

  (二)制定工作方案。市有关部门及各区县结合实际,分解细化总体目标、分类目标和重点任务,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时间表、路径图,积极稳妥组织实施。对于各级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科学安排进度,保障资产金额的投入,加快落实各项建设条件,推动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强化政策扶持。各级要加强对政府应急物资储备资金的预算管理,年度储备计划应当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和财政收支状况相适应,与本级预算相衔接,充分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承担应急物资储备任务的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加强对应急物资储备项目的事前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要条件。落实各种适用于应急物资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建立完整生产企业、经营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应急物资共用共享机制,实现应急物资供需有效衔接。充分的发挥各类保险机构作用,丰富保险种类,扩大商业保险承保和赔付范围,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四)抓好监督评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格外的重视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分工,加快规划实施进度,确保各项任务按照时间节点如期完成。市委、市政府将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工作。市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规划实施动态评估机制,加强跟踪督导落实,适时对各区县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和市直部门(单位)履行职责情况做检查,确保规划落实。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1-2018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XML地图

地址:上海市浦东祝桥镇 张朱家宅9 8号